论太极打手之应敌功夫三种境界(2025年)——传统武式太极拳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5-07-11 来源: 医学指南小助手 浏览次数:551
太极拳是实战搏斗的技艺,自400年前创立之初就是如此,实战大家杨露禅、武禹襄、杨班候、郝为真、孙禄堂等闻名遐迩。只是,当下太极拳实战搏击,被一些所谓“大师”搅和得颠倒黑白,真假不分。太极拳技击是什么?是推手?非也非也!是太极打手,因此在推手训练中必需经过“太极短打功夫”!招术有利有弊,贪其利则受其害,思其害则得其利。能者则兼于利弊,利上取敌,弊上克敌,会使利,善用弊,化大害,为大利,用不绝而为绝。练时有人似无人,战时有人似无人。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能叫一思进,莫叫一恩存。知阴阳、明三节与三性,齐四梢闭五形,六妙相提,七拳并用,拳打八劲,形神合一。
应敌者,虚虚实实,盖以兵法论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凡双方交手,恰似两军对阵,必严阵以待,固守门户,处处提防,面面俱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阵脚失稳,稍一差池,给对方造成可乘之隙。则战必失利,甚至因之急转直下,终归打败弃甲兵而逃,故应敌攻防之势。谚曰:“万物皆可无惧,唯其漏也。”言之成理。
应敌之势充满“盖然性”的领域,真假互倚、虚实相生,并蕴含着深刻的辩证关系。关于如何明辨和利用真假,减少“对敌迷雾”带来的“盖然性”,《孙子兵法·虚实篇》强调:“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从具体运用上来看,即可隐真示假,一方面通过“隐真”以出奇制胜,另一方面通过“示假”以诡诈制敌;也可真假结合,达到形人而我无形,制人而不制于人的作战目的;还可运用真假转换的方法,以掌控节奏、即时聚优,最终实现“因敌变化而取胜”。有善战者,常将破绽卖出,以诱敌出手,故纵而后擒之。故设圈套,让其自投罗网而后破之。“兵不厌诈,何漏之有乎?”是故所谓“破绽”者亦言有之,亦言无之。“有洞无洞,全凭自用。”其意广哉。。
其一:功力尚浅之时,一交手便心慌意乱,五行不舒,六神无主。膀若枯木,脚如乱麻。平日妄自遵大,铁嘴钢牙,视强敌如无物,临战则杯弓蛇影,虚实不分,攻防失策,三几回合,便中计中伏,虽左遮右拦,气力有余。但破绽即出,解救无方,有力无处使,只好屈从被动,任人摆布。相持到底,焉有不败哉。今察世间习武之人十之六七皆然。
其二:功至中乘,欲从交手必先识清何门何派惯用何种技法。上手则以上迎之,下手则从下拦之。因地制宜,旗鼓相当,虽称不得十分巧妙,亦能按部就班,从容接战,逢强避实,削钢寻隙,乘虚而入,式式相连,而绝不露可乘之隙。心为主帅,眼为先锋,出手迅捷,步法清楚,虚实兼备,能攻善守。虽不一定十拿九稳,但亦无懈可击。若功力强之,定操胜券。
其三:上乘之功。盖高手临敌,必胆壮而心细,心平而自安。任泰山压顶,唯静以待,不恃有遮拦之巧,而恃有攻取之方,或指南而北,声东击西,途中善变,或故设圈套,诱敌深入。(详见散手八字心法·变中诱惑之术)即使微有不便,亦决不可冒险贪功,必寻隙而乘之。孙武子曰:“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强而避之,怒而扰之。”“裨而骄之,时时备之。”此乃拳之神化者也。
总结:太极打手即散打。无定法。推手八法之用。乃着熟。着熟即是学听劲。由听劲而渐悟懂劲而神明。始于“着熟”终于“神明”功夫,均源于推手短打。双方必须遵守“沾连粘随,不丢不顶”的法则基础上互相配合喂劲。实战需要的是斗智、斗勇、斗技,斗心的过程,而战术的运用就是斗智的过程。保持头脑清醒和冷静、正确运用战术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心法。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19955260606 13965271177。

本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的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款!反馈邮箱:603516977@qq.com。

联系电话:19955260606 13965271177

联系信箱:603516977@qq.com

总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西店A区51栋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