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八门拳:传承丝路重镇的武术基因
发布时间:2025-07-25
来源:西固区中小学教育综合实践基地 浏览次数:305
兰州八门拳
传承丝路重镇的武术基因
白塔山下,黄河奔腾不息,兰州八门拳的传人们在河岸空地演练拳脚,起如惊鸿,落似伏虎,一招一式带起猎猎风声。
八门拳源于明代,成熟于清中期,强盛在民国,是流传在我国西北地区古老的地方优秀拳种,已流传600多年。
这套传承数百余年的拳法,既是古丝绸之路尚武精神的活化石,更是一部记录中国民间武术演进的文化密码。
八门拳属架子拳,即重外伤的表演,演练时穿插一定的醉意动作,结合攻防特点形意逼真生动活泼、协调完整、妙趣横生、节奏分明。所谓"八门",既指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个方位变化,更暗合《周易》八卦的哲学意蕴。

青砖灰瓦间,兰州八门拳已走过数百年风雨,在2017年被列入甘肃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西北武术文化的璀璨明珠。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克忠,自幼年起便在祖父刘金祖——八门拳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的言传身教下,踏入这刚柔并济的武学世界。

多年来,刘克忠怀揣对八门拳的赤诚,踏上国际国内各大专业武术赛事的舞台。赛场上,他身形矫健,一招一式尽显八门拳的刚猛与精妙,一次次将金奖收入囊中,让这源自西北的古老拳法在世界面前绽放光彩。而在传承的道路上,刘克忠深知文化延续需从娃娃抓起。他主动携手西固区文化馆,将八门拳带入校园。为契合青少年特点,他精心创编 “八门拳课间操”,把复杂的招式化作简单易学的动作。每当课间铃声响起,操场上,孩子们整齐划一地挥拳踢腿,古老的八门拳在稚嫩的动作中焕发新的生机。刘克忠穿梭于队伍间,耐心纠正每一个动作,用汗水与热情浇灌着八门拳传承的希望之花,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土壤中扎根生长,以多元姿态拥抱时代未来

在黄河涛声与丝路驼铃的交响中,兰州八门拳不仅是肢体技艺的传承,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注脚。它铭刻着不同文明互鉴共生的智慧,将 “止戈为武” 的东方哲学融入每一个攻防招式。当非遗传承人以刚柔并济的拳法唤醒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当现代科技助力武术典籍数字化保护,这门穿越六百年时光的武学瑰宝,正以全新姿态续写着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的文化传奇。它昭示着:唯有扎根民族土壤,拥抱时代变革,古老技艺方能在传承与创新的激荡中,永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19955260606 13965271177。
本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的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款!反馈邮箱:6035169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