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风华!沛县武术传承与活力共绽
发布时间:2025-07-24 来源:沛县发布 浏览次数:503
7月20日至24日,备受瞩目的全国技巧体教融合比赛在上海火热举行。在这场高手如云的激烈角逐中,沛县体育中学的运动员凭借精湛的技艺、顽强的斗志和默契的配合,一举包揽混合三人、男子四人和大集体三个项目的金牌,成为赛场上最耀眼的存在。这一优异成绩不仅展现了沛县运动员的风采,更充分彰显了沛县武术在传承与创新中迸发的生机。

在苏北大地,沛县,这座承载着两千年汉文化底蕴的城市,以“全国武术之乡”的美誉蜚声中外,更以其独特的武术文化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如今,历经岁月淬炼的沛县武术,在传承中守正、在创新中求变,正以蓬勃昂扬的姿态焕发出愈发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历史溯源:千年武脉铸根基
沛县武术传统源远流长,武术文脉绵延千年。
1992年,沛县获评“全国武术之乡”这一殊荣,正是对其千年武术文化积淀的最好认证。据《沛县志》记载,沛人自古尚武,民喜佩剑以自卫。1977年栖山石塘南侧汉墓出土的铁剑、对枪舞剑等文物,不仅见证了汉代武术的繁荣景象,也将沛县悠久的武术文脉具象化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沛县武术可追溯至秦末汉初。”沛县武术协会第一届秘书长吴保民介绍,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沛县历经两汉“尚武崇文”的熏陶,以及明清镖局兴盛的推动,大洪拳、梅花拳、少林拳等众多流派在此生根发芽,逐渐形成了“十步之内必有武馆”的盛况。

“从1971年开始,沛县就成立了武术班和武术协会,随后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习武热潮。各乡镇相继成立武术分会,县里还专门兴建武术馆,开设教武场,很快就形成了‘乡乡有拳社,村村有武场’的生动局面。”吴保民回忆说,逢年过节,乡与乡、村与村之间举办的武术比赛更是热闹非凡,成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
薪火相传:文武相济育新人
历史的积淀需要当代的传承。
在沛县大洪拳武校的训练厅内,10岁少年吴宇航的武术表演行云流水。这个从五岁开始习武的少年,已连续两年在“全国武术之乡”比赛中夺冠,今年2月被选入徐州市武术队。

“我们不仅传授武术技艺,更要传承武术精神。”沛县武术协会会长、大洪拳武校校长邓守超说。作为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项目三晃膀大洪拳第九十一代传人,近40年来,邓守超一直致力于武术传承与推广,他创新推出的“武术+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已初见成效。
近年来,数十名毕业生凭借扎实的武术技能进入安保、影视等行业发展,更有优秀学员通过特招渠道进入全国各大高校学习,让传统功夫真正成为实实在在的“就业通行证”。
锐意出新:散打基地育冠军
除了传统武术的传承,沛县在现代竞技武术领域同样成绩斐然。
走进沛县刘兵武术散打培训中心,扑面而来的是蓬勃的朝气与活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个训练基地已培养出十余位散打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成为国内散打界的一块“金字招牌”。

“15岁那年拜师学艺,从此便与武术结下不解之缘。”被业界称为“草根教练”的刘兵回忆道。20余年来,这位扎根基层的教练将自己的散打技艺倾囊相授,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散打健将,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国内散打界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培训中心30余名优秀队员凭借出色的散打技艺被保送至北京体育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中心的卓越成绩也吸引了全国各地散打队伍慕名前来交流学习,成为国内散打训练的重要基地。
体教融合:跨界冠军耀全球
武术人才的培养,不仅限于武术本身。在沛县,“体教融合”的创新模式正在创造更多可能。

在沛县体育中学的荣誉墙上,一张照片格外醒目——2006年都灵冬奥会,韩晓鹏在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项目上为中国实现冬奥会雪上项目金牌“零的突破”。这位雪上飞人,正是从沛县这片武术热土走向世界之巅。
“习武打下的身体基础和磨砺的意志品质,为运动员转型冰雪项目提供了独特优势。”沛县体育中学教练马辉说。
作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该校探索出一条“体教融合”的特色之路。自1964年建校以来,累计培养输送运动员6000多名,其中包括韩晓鹏、齐广璞等29位世界冠军和200多位全国冠军。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至今,学校已连续4个周期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称号,充分彰显了学校的办学实力。
武韵无界:中华武魂传四海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深入,沛县武术的魅力也早已超越地域界限,吸引着众多国际武术爱好者前来追寻功夫梦想。
每年夏天,沛城街道潘阁村都会迎来几名“洋弟子”。这些来自海外的学员跟随沛县武术兵道研究会会长潘霜喜学习少林六合拳、春秋大刀等传统武术。
“中国武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西班牙籍教练布鲁诺深有感触地说。他在马德里经营三家武馆,几年前被潘霜喜所著的《六合功》等传统武术专著深深吸引,自此每年都会专程来沛县进修。

据潘霜喜介绍,今年8月还有两批外国武术爱好者前来学习。“作为一名武术传承人,我想让更多外国人了解并爱上中国武术,向世界传播中华武术文化。”潘霜喜说。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些“洋弟子”正成为沛县武术在海外的优秀传播者,让世界各地的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
武旅融合:产业链激活新动能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沛县武术,正以崭新的姿态为地方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沛县大力推动“武术+文旅”融合发展,通过举办各类武术赛事,每年吸引众多海内外武术爱好者前来“以武会友”,有力带动了区域旅游经济蓬勃发展。7月9日至21日,中国香港武术散打队专程到沛县开展集训,全力备战第十七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及第十二届亚洲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带队教练张琦媛表示,这已是队伍连续第二年选择在沛县集训,队员们的整体竞技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沛县还将传统武术与健身养生、文化演艺、教育培训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武术产业链,成为沛县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从历史到当代,从传承到创新,从国内到国际,沛县武术的发展轨迹清晰可见,而“尚武崇德”的武术基因也早已融入城市肌理。

清晨的公园里,少年们拳脚生风,一招一式间尽显蓬勃朝气;广场上,银发老者气定神闲,刚柔并济的招式透着岁月沉淀的功力;暮色降临,乡村武馆里灯火通明,拳脚相交之声此起彼伏;校园中,整齐划一的武术课间操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武术的生命在于传承,更在于创新。”如今的沛县,既坚守武术文化精髓,又以开放姿态拥抱时代浪潮。在这里,千年武术文脉与当代创新活力交相辉映,让 “全国武术之乡” 这张名片愈发闪亮。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19955260606 13965271177。

本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的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款!反馈邮箱:603516977@qq.com。

联系电话:19955260606 13965271177

联系信箱:603516977@qq.com

总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西店A区51栋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