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六国力量 共谱武术新篇 2025年澜湄武术训练营正式开营
发布时间:2025-07-19
来源:云南省体育记者协会 浏览次数:1036
7月17日,2025年澜湄武术训练营在昆明大自然风情园拉开帷幕。作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框架下首次举办的武术交流活动,本次培训意义非凡,不仅为澜湄国家搭建起高水平、专业化的武术交流互鉴平台,更以武术为纽带,推动云南与周边国家的民心相通与文化交融。

近年来,云南凭借多场国际武术赛事的成功举办,已成为全球武术爱好者的重要聚集地。此次训练营的落地,进一步巩固了云南发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作用、推广中国武术的地位,既为地方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弘扬开辟了国际化路径。

本次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主办,云南省武术协会承办。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申振刚、云南省体育局副局长张云龙、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一级巡视员王伟、澜湄五国驻昆总领馆代表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营仪式。申振刚、张云龙分别致辞。

开营仪式上,教员和学员们带来了精彩的武术表演。28式太极扇刚柔并济,越南华龙刀法刚猛有力,八卦掌形如游龙,形意拳刚劲迅猛,每个表演都彰显了武术的博大精深和多元包容。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各国学员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武术所蕴含的强大力量,无不沉浸在中国传统武术的无穷魅力中。

据悉,训练营将持续举办至7月23日。通过8天的培训,学员们将初步掌握传统拳、太极拳、器械的基础理论、基本动作、精炼套路以及部分竞赛套路。活动特邀包括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六国在内的100余名武术运动员及教练参加,其中境外人员约70人,境内约30人。为确保培训质量,训练营特别选调云南省顶尖武术专家及教练组成授课团队,全力保障训练营武术教学的高规格与专业性。

开营仪式后,教学活动随即展开。形意拳课堂上,教员胡宝林、段媛以简洁明快的动作示范、刚劲迅猛的发力技巧,展现出深厚的武学功底;散打教员巴达楞贵则针对越南、柬埔寨学员开展摔法专项训练。教员们以专业态度和耐心指导,助力学员夯实基础、精进技艺。

“深耕武术领域20余年,从运动员时期练习长拳,到如今痴迷太极拳,我深刻体会到各国武术因文化与体制差异而各具特色。”越南海防省太极协会主席阮南山坦言,此次培训让他近距离领略了中国武术的精髓,“所学所感令我受益匪浅,非常期待将这些技艺带回越南,让更多人感受武术魅力。”

武术冠军段媛是本次训练营的教员,她说:“本次培训兼顾六国风格差异,在标准化教学中尊重各国特色,对零基础学员侧重基础普及,为后续提升筑牢根基。”在她看来,云南武术在形意、八卦、太极等领域的深厚积淀,使其成为非遗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对促进体育与文化融合意义深远。

云南省武术协会主席胡宝林认为,武术作为国粹,不受场地、年龄、性别的限制,是全民可参与的体育文化瑰宝。“本次教学结合各国学员需求,重点传授云南特色的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等项目。”他透露,活动期间各国均表达了深化教练互派、队伍交流的意愿,“这不仅是体育技艺的切磋,更将推动文化乃至经济领域的沟通,为国家间交流搭建坚实桥梁。”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它承载着强健体魄、涵养精神的价值追求,其所倡导的“尚武崇德”“以武会友”“和合共生”理念,与澜湄国家珍视和平、睦邻友好、共谋发展的愿景高度契合。近年来,云南省体育局持续搭建与澜湄国家的体育交流桥梁,多次邀请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代表参与云南体育赛事,不仅扩大了云南体育的国际影响力,更顺应“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潮流,让外国友人深度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独特魅力。

此次澜湄武术训练营的成功开营,为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全球传播注入新动能。通过国际交流,更多人将领略中华武术的魅力,各国爱好者也将在合作中增进友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体育力量。以此次训练营为契机,未来,云南将持续深化与澜湄各国的体育文化交融,携手共绘区域发展新蓝图,同谱命运与共的时代华章。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19955260606 13965271177。
本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的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款!反馈邮箱:6035169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