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问题争论的两个根源
发布时间:2025-07-25
来源:且说自话 浏览次数:975
最近跟几个朋友聊天,谈及武术中相当多的争议问题之时,总结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许多武术的问题本身就不是问题,亦或者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中的不同路径,能够引起争议亦或者面红耳赤、尘枪舌战的主要原因在于许多习练者在当前探讨许多问题的时候是错位交流。其问题主要包括两个:
其一,是文化价值与技术价值的错位。在文章的留言中以及在一些武术交流群中,当下对于武术的认识一些老师认为武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站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认识与传播武术;而另一些老师认为武术就是技击,就是“打”的技术,脱离了技击就不是武术,不论武术是什么形态,技击是一切的前提,更有甚至认为武术就是技击,其他都是免谈。对于上述老师的观点,放在当下的社会环境而言,没有对与错,都是对的。但是正是因为怎么选择都是对的,所以争论起来就各自固守自身的观点,从而引起相互更大的争执与争论。在谈论武术之前,我们必须以环境作为前提,因为某一事物的生存与发展的形态是受当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印象,脱离这一前提我们来谈论某一事物的发展是无异于缘木求鱼。所以,正是因为相互争论的双方站在不同的价值观点谁也难以说服谁,也正是因为都是正确答案,从而导致旁观者亦或者说较多不理解武术的“看客”认为武术习练者固执也好,没文化也罢,把双方看成了另类的“泼妇”。当然,身在此山中的双方也正是因为价值观点的不同从而也就形成了武术的“骂街”现象。
两种视角的争议,本质上是对“武术应该是什么”的不同选择,而非“武术是什么”的事实判断。正如有人登山为看风景,有人登山为挑战自我,终点不同,却都是对山的热爱。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谁对谁错”,而在于争论双方是否意识到自己的选择是基于个人偏好与时代需求的“价值取舍”,而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唯一真理”
其二,是中西方文化之间的认同。竞技武术从上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其体系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而在学校体育以及比赛的助推之下,已经成为官方的主流。而在民间,与之相对应的是传统武术在民间发展则完全不同。以体育属性发展的竞技武术,在其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西方体育学科的影响下,其训练体系与训练的专业术语不再是以武术的专有属性与名词来解析,而且因为竞技武术比赛的“输赢”论断是以竞技规则来判定,所以竞技武术的发展都是以规则下的武术发展模式,不是竞技武术规训着竞技武术的发展,而是竞技规则规训了竞技武术的发展。在民间的传统武术则依然是以中国文化的阴阳五行、精气神、气力功来练习武术,因为他们并没有接触到过竞技武术的训练体系,而正是不同文化下的两种内容产生了不同的认识,自然也就有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许多人在探讨武术之时,特别是当下对于竞技武术武术批判说其失去文化属性,对于传统武术批判有着“假、大、空”。两种不同的认识自然探讨起来就会产生不言而喻的结果。
两种体系的争议,往往源于“用对方的标准评价自己”。用竞技规则的“难度评分”批判传统武术“动作不标准”,如同用西餐的刀叉标准要求筷子“不够锋利”;用传统文化的“意境内涵”指责竞技武术“失去灵魂”。事实上,竞技武术的“标准化”与传统武术的“个性化”、竞技武术的“科学量化”与传统武术的“经验传承”,本就是武术在不同场景下的生存形态。竞技武术让世界看到了武术的“运动之美”,传统武术让世界感受到了武术的“文化之深”,两者共同构成了武术的完整图景。
武术争议的消解,不在于让某一种观点“战胜”另一种观点,而在于习练者能否不断提升自身的认知自觉,在明确前提的基础上实现有效对话。
首先,需明确“语境前提”。谈论武术的价值,必须结合具体场景。脱离语境的争论,如同争论“水是液体还是固体”——在常温下是液体,在低温下是固体,答案因环境而变,本身并无矛盾。
其次,需尊重“选择自由”。文化传承者不必嘲笑技击追求者“不懂文化”,毕竟守护实用价值也是传承的一部分;技击实践者不必苛责文化传播者“脱离本质”,毕竟文化内涵让武术更有温度。正如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可以互补,两种体系未必需要对立。
武术的争议,终究是热爱者的“内部讨论”。当放下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承认多元价值的合理性,在理解中对话,在尊重中共生,武术才能摆脱“骂街”的标签,以更包容、更开放的姿态,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丰富的光彩。这或许才是所有武术习练者共同的“罗马”。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19955260606 13965271177。
本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的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款!反馈邮箱:603516977@qq.com。

武术传承人 入驻统计
截止到:2025-07-26 13:10
已入驻名师:68人
已入驻传承人:14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