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光剑影间,兵道短兵演绎武术新传承
发布时间:2025-07-23 来源:平凉日报 浏览次数:811
七月的凉风轻拂平凉,空气中却弥漫着热浪与汗水交织的紧张气息。6300余名来自全国17个省市区的武术精英齐聚于此,他们或挥拳如风,或静若处子,将传统武术的刚柔并济演绎得淋漓尽致。而在崆峒古镇文化广场,“兵甲格斗 问道崆峒”的擂台前,人群也早已围成圈,层层叠叠的视线投向台上的两名武术兵道(短兵)表演者。

台上,他们身着黄金战甲,手中泡沫短兵棍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一声脆响,两剑交锋,划破空气的瞬间,观众屏息凝神,仿佛时间也随着剑锋的交错而停顿。这不是传统的武术套路,也不是散打的徒手对抗,而是国家体育总局力推入奥的竞技新星——武术短兵。这项集对抗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新式武术项目,正悄然改变人们对武术的认知。
武术兵道,作为与武术套路、散打并列的第三大竞技项目,是中华武术冷兵器格斗的现代再现。习练者身穿汉兵道服与铠甲护具,头戴护盔,行“抱兵礼”入场,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对武术精神的继承。短兵虽轻,内嵌碳纤维结构却赋予其刚劲,外覆软材料则确保了对抗的安全性。这种融合传统形制与现代科技的设计,使武术回归了攻防本质,让这一项目具备了易学、易练、易推广、易评判的现代竞技特质。
“看似轻巧,实则考验速度、力量与反应。”场边,西华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周新梁一边记录弟子们的动作细节,一边向身旁的年轻教练讲解战术要点。作为武术短兵国际推广教练、全国武术短兵锦标赛副裁判长的周新梁站在赛场边,眼中闪烁的不仅是对技术的审视,更是对这项运动未来的期待。在他看来,短兵不仅是动作的较量,更是智慧与意志的博弈,是身体与思维的双重修炼。
在观众席上,不少孩子学着舞台上哥哥们的样子,做出“劈、砍、斩、刺”的动作。“我想像他们一样,站上短兵擂台。”10岁的任子航给爸爸低声说道,声音不大,却藏不住内心的渴望。不远处,刚结束2025“崆峒杯”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暨甘肃省传统武术锦标赛短兵项目收官战的少年看得格外认真,“在家乡比赛,特别想打好。”他的话虽简单,却正是平凉习武少年的真实写照。
相邻的古风街区NPC(非玩家角色)侠客巡游正吸引游客驻足拍照,庄浪高抬非遗展示、灵台针灸体验、平凉红牛火锅香气交织,五大主题区构筑起“武韵与烟火齐飞”的盛景。武术不再只是竞技场上的高高在上,而是化作生活的气息,融入这座千年古镇的血脉之中。
“从冷兵器战场到现代擂台,武术的本质是文化传承的嬗变。”周新梁轻抚着一副十公斤重的仿古铠甲感慨道。他表示,此次受邀带领团队来平凉,对平凉的印象特别好,也去崆峒文武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目前正在筹划合作。
“承古韵,合今用。”在这里,短兵不只是武器,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擂台不只是赛场,更是一代代武术人接续传承、砥砺奋进的舞台。而观众围绕的,不只是胜负,更是那份属于中华武术的荣耀与梦想。“平凉拥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武术资源。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兵道短兵,也看到平凉,期待平凉能够将武术文化推向全国乃至世界,让更多人看见平凉‘以武载道’的千年风华。”周新梁说。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19955260606 13965271177。

本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的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款!反馈邮箱:603516977@qq.com。

联系电话:19955260606 13965271177

联系信箱:603516977@qq.com

总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西店A区51栋107号